timestamp是什么意思
时间戳(timestamp),通常是一个字符序列,唯一地标识某一刻的时间。数字时间戳技术是数字签名技术一种变种的应用。
时间戳是使用数字签名技术产生的数据,签名的对象包括了原始文件信息、签名参数、签名时间等信息。时间戳系统用来产生和管理时间戳,对签名对象进行数字签名产生时间戳,以证明原始文件在签名时间之前已经存在。

- (1)需加时间戳的文件的摘要(digest);
- (2)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时间;
- (3)DTS的数字签名。
一般来说,时间戳产生的过程为:用户首先将需要加时间戳的文件用Hash编码加密形成摘要,然后将该摘要发送到DTS,DTS在加入了收到文件摘要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后再对该文件加密(数字签名),然后送回用户。
书面签署文件的时间是由签署人自己写上的,而数字时间戳则不然,它是由认证单位DTS来加的,以DTS收到文件的时间为依据。
时间戳(timestamp)的运用
这两年大火的区块链,元宇宙中就需要用到时间戳。区块链相关名词解释
区块(Block):在区块链网络中,数假会以多条文件的形式进行打包放在一起,类似于将这些文件放入一个盒子里,故也称为数假区块。
链(Chain):指区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并通过前一区块和后一区块之间的哈希值进行串联而成,并非是真实的链条,而是一种比喻。
区块头(Block Header)和区块体(Block Body):是指数假区块分为区块头和区块体两个部分,区块头存储了前一区块的哈希值、当前区块的哈希值、随机数、时间戳和Merkle根,而区块体存储了所有的真实数据。
哈希值(Hash Value):是指通过一个较短的随机字符串表示任意长度的输入消息,经过哈希函数(也称散列函数、数字摘要)得到的“数据指纹”。
随机数(Nonce):由系统自动生成的一次性随机数,用于解决数学难题的问题,每次解决都会重新生成随机数。
时间戳(Timestamp):是指从区块生成的那一刻开始就存在于区块中,用于标记此数据的交易时间的字符序列,一般存储于区块头中,具有唯一性。
梅克尔根(Merkle Root):是指区块体中交易的数据经过哈希运算得到的梅克尔树(Merkle tree),也称为哈希树,一种二叉树,常常被用来快速查验特定的交易是否存在。先将交易经过哈希运算后,得到叶子节点,然后每两个叶子节点经过哈希运算,每个中间节点是它前两个子节点的哈希值,如此往复,直至最后生成一个哈希值,这个最终的哈希值被称为梅克尔根,也称Merkle根。
节点(Node):是指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或网络节点。
全节点(Full Node):在指拥有完整的区块链账本的节点,全节点占用内存较大,其需要同步所有区块链的数据,主要负责区块链的交易的广播和验证。
点对点(Peer-to-Peer):是指单个节点与其他节点可直接交互,而无需中间节点或中介机构。
挖矿(Mining):并非真实的挖矿,而是指利用电脑硬件“解决一道数学难题”的数字记录信息过程。由于其工作原理与矿物开采十分相似,故称为“挖矿”。
挖矿难度(Mining Difficulty):是衡量将信息记录到被称为区块链的数字记录上的难度。在比特币共识过程中,为了使得区块生成的速度维持在10分钟一个,产生的挖矿难度会定期调整。
矿工(Miner):是指区块链网络中,不断进行哈希运算来求解数学难题并产生工作量证明的网络节点。
区块高度(Block Height):一个区块的高度是指在区块链中它与创世区块之间的块数。例如,区块高度为100,则表示该区块和创世区块之间含有100个区块。
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是指区块链系统中的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世”区块,它一般用于初始化,不带交易信息。例如比特币系统中,创世区块由中本聪创建。
分布式(Distributed):通过区块链的P2P技术实现,描述了一个系统由多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和维护的完整副本,没有任何人或组织这个系统。
账本(Ledger):是指区块链的数据结构、所有的交易信息的一种记录状态,类似与记账,故称为“账本”。
51%攻击(51% attack):在比特币系统中,当系统的算力优势超过系统所有的一半(>50%,即51%)时,就可以篡改或撤销自己的付款记录,因此它能比其他节点更快创建区块,而不利于系统稳定。
双重支付(Double Spending):是指具有大量计算能力的节点发送一个交易后,在资金未及时确认时,又发出另外一个交易,并将相同的币发给其他节点。(一笔钱花两次)
文章标题:timestamp是什么意思「时间戳的运用」
文章链接:https://www.linkedcc.com/tg/8134
版权声明(详见页尾):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