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典智库
元典智库是一款智能法律检索软件,不仅可以查法条、查案例,还可以查法官裁判观点,查企业法律风险,查量刑大数据分析。检索报告,一键下载。
元典智库官网地址:https://www.chineselaw.com/

元典智库使用技巧
元典智库首先会将你所设置条件下的预测结果按照以下条件设定做一个概述:当前检索条件下的量刑要素、量刑集中区间、相似案件缓刑所占比例、相似案件判处罚金情况。
之后,智库会将各项数据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智库检索条件下刑期分布概况,提供 TOP 3 的量刑刑期。
以诈骗案件为例
打开元典智库,在“案例”一栏中输入“诈骗”,“被害人是老年人”,“判决书”几个关键词,我们可以检索到4052篇判决书。

没错,4052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可以这么说吧,把这4052篇判决书全部下载下来,笔者单单是看法院判决结果那一部分,就要看十天半个月。
判决书之列的,还仅仅是“缉拿归案”的犯罪分子,可以想象,针对中老年人的诈骗犯罪活动到底有多猖獗。

打开图表可视化,不出所料,在案由分布中,诈骗罪最多占了百分之85以上,盗窃罪和集资诈骗罪紧随其后,也分别出现了262次,133次。
为什么要查看案由呢?这是因为不同的罪名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实施之前有各自的犯罪迹象,只有了解各种犯罪行为的实施迹象才能有效避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具体犯罪行为的鉴别和预判方式,笔者将会在文末“预防方法”一节进行详细阐述)
以诈区块链犯罪为例
通过在“元典智库”中检索区块链相关犯罪案件,得到的案件数量是321件,下面我从时间、地域、案由分布等角度对这些案件进行简要分析。
一、案件的时间分布情况
与区块链有关的犯罪每年都在递增,2018年和2019年的数量占比最大;从每年的案件情况来看,前面几年涉及“区块链”的犯罪主要与比特币有关,比如以出售比特币挖矿机为由进行诈骗等,而后面几年,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渐被重视,出现了“以太坊”、“莱特币”等其他区块链数字货币犯罪,而且直接打着“区块链”进行非法集资、传销的案件越来越多。

(点击查看大图)
二、案件的地域分布情况
黑龙江、安徽、河南、河北这四省的案件数量占案件总量的50%以上,而细看这些省份的案件案由,主要是盗窃罪,盗窃对象是电力。黑龙江的一些油田附近、安徽的马鞍山等地,是此类犯罪的高发地带,说明这类犯罪有一定的区域集中效应。

(点击查看大图)
三、案件的案由分布情况
案由方面,主要集中于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和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这三大章节。各罪名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点击查看大图)
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将区块链犯罪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与区块链应用的现实载体有关的犯罪。
比如盗窃“代币”(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币等)挖矿机用于挖币、转卖营利,或者盗窃电力用于运行“代币”挖矿机。实践中,后者在盗窃罪中所占比例最大,接近70%,就是因为“代币”的生产、挖掘需要依托于物理载体即所谓的“挖矿机”的“工作量”,这种运算机器的高耗电性与它的产出效益之间的对比催生了大量的电力盗窃犯罪。
二是利用区块链“热度”即社会大众对于区块链的追捧而实施的犯罪。
比如与比特币有关的诈骗犯罪,可谓“花样百出”——利用比特币交易平台诱骗他人充值、冒充比特币客服谎称充值返利、以收购或者销售比特币为由诈骗他人钱财、以销售比特币挖矿机为由诈骗他人钱财、虚构比特币充值渠道、以比特币走势对赌为手段诈骗他人钱财、虚构与比特币相类似的其他“代币”进行诈骗,等等。
而这种“蹭热度”犯罪更多的体现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涉众型犯罪上。
三是以“代币”作为支付手段或者转移赃款渠道的犯罪。
比特币的全球流通性、总体数量的有限性以及相对的安全性,使其价值被不断认可和放大,逐渐成为部分黑暗行业的主流支付手段,也成为洗钱的重要渠道。
比如走私毒品犯罪,行为人从境外网站购买毒品,以比特币支付毒资;再比如用比特币在网上购买他人信息或者信用卡信息、购买网页攻击工具等等;还有利用比特币洗钱,将犯罪所得通过购买比特币的方式进行洗白、提现。
四是针对区块链产品或者技术本身的犯罪。
比如盗窃比特币而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或者为盗窃比特币、虚假充值而非法控制、侵入、破坏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五是区块链产品或者技术作为诱因的犯罪。
这类犯罪相对来说比较边缘,案件量数据取决于文书的表述(有的文书表述了犯罪诱因,或者在证据部分详细摘录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这种情况下才能识别到这类犯罪),比如因比特币纠纷而起的非法拘禁、挪用公款、挪用资金、故意毁坏财物、盗窃等犯罪。
文章标题:元典智库案例检索工具「元典智库的使用技巧」
文章链接:https://www.linkedcc.com/tg/22338
版权声明(详见页尾):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