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引擎。“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有基础、有能力、有优势,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颁布。据介绍,新课标文件内培养目标现在共654个字,制订时曾经尝试过用5种不同的思路来表述,改了至少57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方案和标准修订,就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
新课程也在呼唤新教学与新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新教学可以总结为简单的四句话:第一,素养本位的大单元设计。第二,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第三,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第四,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也提到,为了立德树人的目的和核心素养的目标,深度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大单元教学等新型的教与学愈发重要。
在落地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课标倡导下的课程与教学是极其困难的!
首先,核心素养本身的抽象性导致学生的测评难以量化,同时对于教师的工作难以做出准确评价。其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以合作式、探究式、项目式为主,与现有模式差异较大。
一线的老师也说出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公开课是完整的一节课,但是常规课却非常琐碎,真正留给老师讲课的时间通常不满45分钟。课与课之间也是松散的,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多联系,更像是并列关系。单元目标缺少一个提纲挈领的魂,也缺少能让学生启动起来探究单元意义的抓手。”
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让新课标下的教与学在实际中真正落地,ClassIn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共有三个核心部分:
1)ClassIn LMS :通过LMS学习管理系统,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教与学数字化和教学评一体化,指向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
2)TeacherIn:通过TeacherIn课程社区,帮助教师群体共建共创课程,轻松实现协同备课,配合LMS完成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
3)ClassIn X:通过HLS混合学习空间,实现线下数字化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化教学,配合LMS实现项目式学习和深度学习。
一、ClassIn LMS
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大附中、清华附小、上外附中、深圳中学等众多名校选择了 ClassIn。在国外,ClassIn 也成为匈牙利罗兰大学、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阿联酋阿布扎比大学等一大批国际名校的合作伙伴。
ClassIn以强大的在线教学功能而闻名。同众多的会议系统相比,ClassIn是为专业教学而设计的,让深度学习在云端课堂发生。比如,支持多文件并列,支持视频窗口与PPT并列,还有分组功能等等。
进一步了解ClassIn的学校和老师都知道,ClassIn不仅支持在线教学,也支持线下教室里面对面教学。线下场景中,配合ClassIn Board,老师能书写出漂亮的电子板书,轻松实现线下数字化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居家的学生和线下教室内的学生“同上一堂课”,不落下每一位学生。
当一款工具被正确的人使用,就会产生万千斑斓景象。
ClassIn更是被一线的老师和学生“玩出了花”,线上升旗、课后330、线上考试、线上教研、托班课堂、双师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学创新和活动创新出现在ClassIn之上。
LMS学习管理系统,是ClassIn历时八年时间才最终完善上线的最新功能。LMS本质上是教与学的数字化,在线直播教学功能也只是LMS的众多功能之一。
LMS源于在线教育,在无法面授情况下,教师将一门课程,编制出完善的学习序列发给学生,包括资料、视频、测评等活动,教师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在线电话指导。随着技术进步与电脑网络普及,LMS也在迅速发展,如今这种教学方式也在线下教学中得到推广。
同Canvas、BB、Moodle等海外产品相比,ClassIn的LMS系统,采用了最新的协同文本、实时通信等技术,在合作学习、混合学习方面领先于其它产品。目前ClassIn的LMS共有六种学习活动,分别是课堂、作业、测验、资料、录播课、讨论。接下来还将开发基于AI与大数据的知识图谱等新模式。
在ClassIn的班级里,教师通过LMS建立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开始学习之旅。
这种模式可以完成:
1)从课堂设计到课程设计。
2)从教的设计到学的设计。
3)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4)学习过程有完善的数据体系。
5)实现线上线下混合的合作、探究、实践以及PBL。
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
1)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这都需要课程设计来满足实现。
2)让以学生为中心成为现实,LMS学习管理系统就是从教的设计到学的设计,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路径清晰可见,也能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出终身学习者。
3)让学科实践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倡,用学科方法来学习学科知识,这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突出实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PBL在“做中学”,真正实现学科实践。
4)过程数据还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不同于目前大多数的课堂行为数据,ClassIn LMS 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数据,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指导教师更好的教,这样的过程数据还能够助力过程性评价,配合考试测评的结果性评价,让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ClassIn LMS系统是极其复杂的。据了解,国外的BB、Canvas的研发费用更是达到每年3到5亿美金。随着技术进步,各种学习活动也在不断进步。类似B站的弹幕打点讨论,讨论中能实现语音自动翻译,AI和大数据的知识图谱和精准评价,也都在ClassIn的开发计划中。
二、TeacherIn
接下来与大家分享另一个强大的教育科技产品——TeacherIn。
可以将TeacherIn类比为教师版的Github。Github是“程序猿”的开源社区,TeacherIn是教师群体的课程共创共建社区。TeacherIn有两个主要功能:1)课程的共创共建共享 2)课程的管理与分发。
体验过TeacherIn的专家和教师表示,ClassIn LMS 和 TeacherIn 搭配起来,能够让新课标倡导的课程和教学真正落地。
为什么这么说?在逻辑上,课程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课程内容蕴含着核心素养形成的可能性;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承载着通过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现实性。
新课标颁布以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这些教与学模式,核心是要求教师实现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但相较于原来的“讲知识+留作业”,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则要“复杂”得多,这必然要求老师的课程设计从“单人智慧”走向“群体智慧”。
首先,TeacherIn让课程的共创共建成为可能。
老师与学校都可以免费申请注册TeacherIn,注册完成后就可以在线建设课程。与其它文档编辑器不同,TeacherIn建设的是体系化、结构化的课程。老师在这里开始设计课程的单元、学情分析方案、课前阅读资料、视频课、学生自测题库以及课堂用的课件等等。
每个课程,主持教师都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参与共建。其他教师可以将自己修订内容同步给课程主持教师,主持教师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当然,实际中更可能是教研组共同讨论决定。每次的修订都会自动记录,生产新的版本,教师可以查看每个版本与贡献,并进行点赞和评论。
其次,TeacherIn让普通学校的师生共享优质课程。
我们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具体实际中,一些老师和学校会发现自己独立进行新课程设计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宏观来看,有没有可能,课程建设是跨学校乃至全球性的?
在TeacherIn内,借助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中国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可以协同合作,参与到同一堂课程的设计。在TeacherIn内,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选择自己对应学科对应学段最精彩的课程,匹配自己班内学生的学情,进行编辑修改和应用。这也有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最后,TeacherIn可以成为众多教师和学校的“教研室”和“资源库”。
TeacherIn的共创共建共享,迭代过程自动留存,同课异构清晰可见,使得老师和学校可以在此进行基于课程的教研。搭配ClassIn的线上远程教研和听评课功能,老师和学生可以轻松造出一个互联网上的“教研室”。此外,TeacherIn还会有私密的组织空间,方便学校和机构进行人员和课程的管理,进而也能满足校本资源库、区本资源库的需求。TeacherIn和ClassIn还拥有海量题库资源、正版数字教材、仿真虚拟实验、优质课表课例等丰富的内容与资源。
除了课程的共创共建,TeacherIn还能实现课程的管理与分发。
由于ClassIn与TeacherIn均采用了自主开发的音视频编辑器,因此可以防止盗版,并能够对发行的数量进行管理,实现付费发行。TeacherIn会设立审核机制,出版社或高校等通过审核的课程可以发行可见。通过该功能,可以帮助学校或出版社实现数字化课程出版,实现资源的闭环发布与版权管理。
整体来看,TeacherIn + ClassIn LMS 可以实现备课授课一体化。TeacherIn的课程共创共建共享,让教师群体协同备课、共创课程成为可能,ClassIn LMS 的教-学-评一体化,让学生实现学习管理,让老师实现教学优化。无论是新课标提到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还是教师群体创新探索的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等等,都可以通过TeacherIn和ClassIn轻松实现。
三、ClassIn X
左侧图片是100年前的教室,右侧图片是现在的教室。除了照片由黑白变成彩色以外,教室以及教室里的师生似乎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我们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时代快速发展,世界急速变化,全球和中国的教育也在加速改革。现在的学生都是互联网原住民和数字原住民们,我们的教室是不是也和时代脱节了?
传统教室中配备了黑板、讲台、课桌椅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是与工业社会的教育需求相匹配的。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投影仪、交互白板等设备进入课堂。
教育数字化之下,如何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何重构传统学习空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早在三年前,ClassIn就提出了“ClassIn X”的概念。X是两条线的交叉,一条代表线上,一条代表线下。未来的教室,没有线上、线下明确之分,更是没有物理空间的限制。
可以确认以及可以想象的是:未来所有的教室,都会实现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
ClassIn World
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思路,以及HLS混合学习空间的理念,ClassIn 推出了ClassIn World 解决方案。
方案主要由三个核心产品组成:ClassIn Board MAX 110 (110寸智慧教学一体机)、ClassIn Mic (阵列麦克风)、ClassIn Cam (追踪摄像头)。ClassInX及其产品,能在实际课堂中,促进教与学的变革。比如,1)可以让老师们轻松实现线下数字化教学,2)可以常态化或者应急时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化教学,3)配合ClassIn软件的LMS功能,还能让学生实现PBL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
ClassIn Board MAX110是一款专为教育设计的“黑板”。ClassIn Board 的使用非常简单,一指书写,两指翻页,手背是黑板擦,两指分开点是选择,三指以上是呼唤“飞盘”。记住这五个动作,老师就可以在上课中流畅使用。110寸的大屏,大而清晰,能够打造沉浸式教学新体验。内置ClassInX 软件,一键进入教学界面,更加方便快捷。50页超长板书,双侧滑条触控,AI超感知算法,让教学更加专注,让教学更加智慧。
ClassIn Board MAX110
ClassIn Mic 和 ClassIn Cam 是两项黑科技产品,通过先进的AI技术,轻松实现“捕音捉影”。Mic阵列麦克风是32麦阵列,全教室拾音,全方位捕捉人声,80㎡的教室,只需安装这一个麦克风。Cam追踪摄像头,4K超高清成像,842万像素,120°全向捕捉人像,教师走到哪里,镜头跟到哪里,教室中的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被关注到。
ClassIn Pencil 智慧教学手写笔,也是专为教学而设计的。上下翻页,远程滚屏,精准笔触,书写流畅。配合ClassIn Board Max110的全框吸附,随手取放,有屏可依,想贴哪里就贴哪里。
ClassIn X 希望帮助更多的学校打造智联教室和数字教室,为师生们营造HLS混合学习空间,让老师们轻松实现线下数字化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化教学,配合LMS还能让学生实现PBL项目式学习、深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
总结一下
新课标是义务教育中的关键,不敢怠慢,但也急不得,必将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来推进和实现。如何迅速达到国家发展需要的地位,而不仅仅是“有所进步”?基于过去八年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探索,ClassIn推出“ClassIn LMS + TeacherIn + ClassIn World”的整体解决方案。
1)ClassIn LMS :通过LMS学习管理系统,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教与学数字化和教学评一体化,指向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
2)TeacherIn:通过TeacherIn课程社区,帮助教师群体共建共创课程,轻松实现协同备课,配合LMS完成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
3)ClassIn World:通过HLS混合学习空间,实现线下数字化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化教学,配合LMS实现项目式学习和深度学习。
希望能够切实帮助到学校和教师,实现新课标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让基于新课标的教与学在实际课堂中真正落地。未来ClassIn提供的也不仅是今天这三样产品,而是持续不断地创新出新产品和新方案,与老师和学校一起,共同迎接教育数字化新时代。
文章标题:calssin课堂怎么让孩子更爱学习「classin平台发展现状」
文章链接:https://www.linkedcc.com/qyxw/20232
版权声明(详见页尾):本文内容及图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